--三分之二的会议采用市场机制举办
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9月26日在西安开幕,吸引了7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、企业家和学者共2000人参加。据主办方介绍,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本届论坛在会务接待方面力求节俭。上一届论坛共有各类专题会60场,本届各种会议达150多场,但会务费用却大约减少一半。
会务费用的节省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运作机制的转变。欧亚经济论坛副秘书长、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汪涛说,本届论坛从以政府出资筹办为主向以市场运作为主转变,引进了知名会议策划公司共同开展市场化运作。
据汪涛介绍,本届论坛的全体大会由陕西省与国家有关部委、国际组织共同主办,西安市承办;分会活动由国家职能部委领衔,省市相关部门和开发区参与协助;配套活动委托专业性会议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。通过这样的分工模式,逐步淡化论坛官办色彩,积极开发企业层面和专家层面的对话活动,扩大论坛参与的广泛性和包容性。
150场会议活动中,采用市场机制举办的100多场,这些会议的与会代表90%以上是自费注册参会。市场机制开发的部分专业性国际会议,采取竞拍演讲时段、收取参会注册费、招募赞助商等方式运作解决大部分会议经费。
--举办模式转型升级已成为展会提高质量关键
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关联度高、发展潜力大,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的能力很强。当前会展业已成为行业间、地区间和国家间交流合作的纽带,宣传推进各行业和各个城市的平台,反映一国文化、经济、社会发展的窗口。
以西安为例,会展业已成为经济增长“加速器”、城市发展“助推器”、城市形象“传播器”、劳动就业“吸纳器”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西安会展业以年均20%的增长速度发展,共举办规模以上展会664个,展会成交额4500多亿元。2012年西安举办规模以上展会160个,跻身全国二线会展城市前列。2013年上半年西安共举办有规模会展活动87个,新增就业岗位2万多个,成交额600多亿元。
汪涛说,西安会展业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,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。目前一些展会说起来是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,实际上政府引导的成份更多一些,会展业将来发展的方向就是市场运作,应逐步淡化政府引导和干预,这也是提高展会质量的关键。欧亚经济论坛前四届的举办,基本上是政府“大包大揽”,本届论坛举办模式的转变正是西安谋求官办会展转型的有益探索。
记者了解到,在陕西,虽然会展业已有大量市场主体参与,但像东西部贸洽会、杨凌农高会等影响较大的展会依然是政府在主导。
西安会展业面临的转型,是国内会展业的缩影。会展研究专家韩娜指出,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呈现出普遍化、专业化、场馆规模化等特点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会展业已占当地GDP的相当规模。但与此同时,存在政府过度干预、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明显不足,展会质量有待提高。一些地方忽略了会展业商业化运作的市场本质,展会操作程序行政色彩浓厚,往往政府部门既是办展会的主体,也是办展会的审批者,直接影响办会实效。
来源: 新华网陕西频道
韩娜认为,会展作为一种市场和商业行为,本质上要求会展主体按市场规律运行,相应的办展主体除了公益性展览需要政府主办外,理应包含行业协会和专业展览公司等市场主体。政府必将从会展的前台退至幕后,通过培育会展市场主体,形成多元化会展主体同台竞争,逐步从主导变引导,从干预变参与。
--会展举办模式转型是政府职能转变必然要求
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等专家指出,有条件发展会展业的城市,政府部门前期给予会展业必要的培育和扶持的同时,应遵循经济规律,要减少行政干预,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,遵循规律办会展,努力向着专业化、市场化、法制化、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健康发展,这也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。
专家认为,发展会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,在起步阶段,政府发挥主导力量有较强的促进作用,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,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入,政府主导会展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,比如竞争力不足、市场效应不明显等。政府从包办会展中抽身而出,不再披挂上阵,将具体的筹办交由行业协会、专业公司去操作,实际上就是让会展业回归其应有的属性。
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成荣分析认为,新一届中央政府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,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、社会的关系,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,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,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,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,这样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裴成荣说:“具体到会展来说,西安市在欧亚经济论坛这样的大型会议上引入市场机制,体现了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思路和方向。”